• 仙居山陵园页头3(图文)
  • 仙居山陵园页头2(图文)
  • 仙居山陵园页头1(图文)
陵园资讯
 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
     重庆仙居山陵园

电话:023-62186577
传真:023-62186577
网址: http://www.cqlygmw.com/xjs
邮箱:
pengchangjiang998@163.com
邮政编码:401320
园区地址:巴南区仙居风景区

仙居山陵园
您当前的位置为:首页 > 殡葬文化

仙居山陵园讲述基督教徒的观点

信息来源:仙居山陵园  作者:仙居山公墓  发布时间:2022-12-01

基督教的神学理论源自于以色列以及教会的古老故事,这些故事有些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,有些则纯粹是传说。由于基督教伦理以神学为基础,所以也同样地出自这些口述的故事,而不是明订条列是与非的法规。换言之,伦理是出自对故事的诠释,而不按一般法规的制定过程。十诫即使看似一览表的法律条文,却也是和以色列历史与神之间的故事紧紧交织在一起。新约圣经亦是如此。耶稣并未提供可转制为伦理法典的法规,相对地,祂讲故事给大家听。耶稣讲的故事,以及祂自己的生平,构成了探讨何为神学的素材。

举例来说,旧约圣经开头的创世纪,阐述了人、世界和上帝之间的关系。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,两者的存在完全归功于祂。虽然与其它生物同为上帝的创造物,但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所造,并由祂赋予统治万物的权力。这个秩序决定了神学的内容,也给神学伦理立下基本的方向。上帝不是世界,世界亦不等同上帝。身在这个世上,人对世界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及责任,但人不是上帝。这秩序一旦被混淆,人将面临灾难、世界将毁灭,上帝也将感到悲苦。我们可以将以上的文献称为启示,但文献的内容并不单是因为是上帝的谕旨,就自然地具有权威性。在基督教神学中,对上帝的了解,并不全然建立在一个由祂亲口制定法律,以供人类遵守的神谕模式上。

事实上,由以色列及教会方面保存下来的古老故事,都是人类基于宗教传统,在历经长时间后,对世界及人类的本质所作的深远思考的结晶。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时,我们视之为真实的事迹,认为是上帝说过的话。这些古老的故事萦绕在我们心中,久久不去,它促使我们去思考,为我们揭示事物中的真理,故此可称之为启示。它就如同一首好诗,能够启发我们去认识那些原本浑然不觉的事。

上帝要人成为万物之灵,要他们担负起责任、治理整个世界。神的旨意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源头。人有责任为自己、为地球造福,不可信守命运已定,而一事无成。人生来就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努力。旧约圣经的作者们了解这个道理,但也留意到人们可能会变得傲慢自大,企图僭越上帝的主权,跨入原本专属于神的领域。因此,虽然科技与文明,可被定为合理的人为活动,但其中却带有附加的警戒。

人是上帝依祂自己的形像而创造的,因此在基督教的生命伦理中,保存人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一点。任何损害这个形像的活动,都是不被允许的,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毁损人们心中上帝形像的任何暴力行为。事实上,暴力的定义可由此引申:就是对上帝形像的伤害。基督教徒相信,耶稣在人间忠实地反映上帝的形像。在祂的一生经历中,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上帝:对于堕落者及恶人,耶稣付出无条件的爱。祂获得了生命,但由于深知这是天父的恩赐,祂也愿意将生命付出。

让我们举一些例子,来说明造物的秩序如何在生命伦理的领域中提供道德判断的标准。

有鉴于人类在老化过程、以机械性的替代品置换人体器官,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等领域的研究,一些科学家开始讨论有关消灭死亡的问题,但这将很显然地违背造物秩序。作为神的创造物,人生来就必须面对死亡。任何想要消灭死亡的意图都剥夺了被造的生命中重要的一环,长生不死的人,甚至不能真正被称为是人。我们实在无法想象,活在这种情况之下的人,究竟会沦为何物:人们的精神面是否能够承受“无穷无尽”这个概念?人们又该如何处理没完没了的记忆?如何面对延伸至无限久远的未来?人类会不会在活了几百年后,渴望结束生命?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之外,社会将如何照顾永生不死的公民,又应将陆续出生的人安顿在哪里?

有些人曾拜医学之赐捡回一条命,但却因活得太久而了无生趣。我们已经可以由他们的身上体会到一种无奈、脱序的感受。有时候,医疗专业人员清楚地表现出,即使对于垂垂老矣的人来说,死亡也是一个必须被消灭的宿敌这种态度。这也违反了造物秩序。上了年纪、尔后离开人世,是理所当然的。我曾遇到一位老太太,她换了人工髋骨后,物理治疗师唠唠叨叨地督促她要多练习走路,她对着我说:“我不应该在这里的。”当我们认同造物秩序时,我们也会承认死亡其实是生命中最后的召唤,而不是非打倒不可的恶魔。唯有当死亡被视作生命的一部份时,我们才不会过度地被它所箝制。

极端控制基因的可能性

凡是知道自己是依照上帝的形像被创造的人,都会体认到生命是一份恩赐。生命并非如新管理主义所主张的,可以被安排及管理,而是一段航向未知未来的旅程。为了走完这段旅程,我们的装备是同时带来才能以及缺陷的基因特质。无论是身为科学家、公职人员、劳力工作者、艺术家或是母亲,人在尘世的任务就是善用自己的才能以及缺陷,为上帝带来荣耀。每一个角色都是上帝的形像,也因此都一样尊贵。种种不同的才华形成整个社会,并各自作出贡献,如果父母可以事先选择子女的基因,这个多样性还会存在吗?如此一来,人类将篡夺造物主的角色,也将对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。人类不仅仅藉助科技以追求上帝管辖的领域,更藉由他们对于善恶的判定:他们决定哪一些个人特质值得被珍惜,哪一些不值得,这种论断其实也构成了对造物秩序的威胁。

人类作为资源

既然每一个人都是被上帝所创造,并也都具有祂的形像,那就没有任何一个人,可以被其它人所利用。人生的目的都在于呈现上帝的形像,并为祂带来荣耀,若将人用于他人私有的目的,那就违背了人的存在初衷,这是基督教反对奴役、童工、性剥削及经济剥削的最主要论点。基于同样的论点,基督教也反对制造人的身体,以作为取得兼容细胞的来源。实际上,这是个相当困难的论据,因为在此处我们可以质疑,究竟是什么让人类之所以为人。

冷冻的胚胎有变成人的潜力,但我们真的可以称其为人吗?生物学无法为这个争论提供答案,因为各方对于胚胎在哪一个阶段转变成人类有不同的意见,且每个人的认定,也是既主观又无实际根据的。如果干细胞研究,真的可以为许多疾病找到治愈的方法,那么只认定实验皿中的一团细胞是人而停止研究,在道德上是否又说得过去?这些细胞有造物主的模样吗?这类争论不胜枚举,但却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找到解答。

虽然从已过世的人,或在获得同意后,自活人身上作的细胞移植行为一点都不合乎自然,但是这类的手术,不被我们视为对造物秩序的破坏,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会抹灭上帝在人类生命中的形像。相反地,上帝的形像透过这种慈爱,及服务他人的行动而显得更鲜明。

堕胎

没有比堕胎更为棘手的问题了,因为它探讨了在性伦理中反映上帝形像的真正意义,堕胎尤其牵涉到对父母、对社会秩序,以及对未出生胎儿所构成的伤害。对堕胎行为的是非判定,不应决定于胚胎在什么阶段转变为人这个论据,因为我们提过,除了受孕的时间点外,其它认定都是非常主观的。大部分的堕胎是发生在母亲没有稳定的生活或固定的伴侣,因而无法抚养小孩的情况之下,但这其实是一个社区的问题,与社区对小孩的照料有关。社区的存在也隶属于彰显上帝形像之一环,因为人生来就不是独居的动物,而必须与邻人亲爱和睦地相处。社区有责任教育年轻一辈,认定忠诚的性关系及稳定的家庭生活,是正当且应得的,而且也必须帮助他们去达成这个理想。

从上述的例子中,我们可看出基督教伦理的逻辑如何进行推论;然而,这些例子并不能展现全貌,因为人的行为源自于比理性更深层之处。因此,崇敬上帝成为基督徒的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;由于对上帝的崇敬,人类的铁石心肠才得以变成有感情的血肉之躯。要学会判断何为基督教伦理,就得由小开始,每个星期天早上到社区教会作礼拜,吸收教会故事的教诲。信徒必须透过聆听基督的事迹、祷告及参加圣餐礼,方可成为不必刻意就可彰显上帝形像的人。